网站导航
小九直播app

滦河之源清泉涌(图)

产品时间:2023-11-06 来源:干法制粒机

推荐产品
详细介绍

  我市举行学习遵循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主题教育 市委巡回督导组和第二批单位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室主任工作会议

  1983年9月11日,新中国建立后首个跨流域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改变了天津人喝苦咸水的前史,不仅为百姓生活和城市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开展供给了安稳水源,一起掀开了城市供水工作开展的新篇章。

  9月9日起,记者跟从市水务局安排的媒体采访团,看望滦河源头、深化引滦入津工程沿线,实地了解近年来在水源维护、供水保证、引滦效益等方面获得的成效,从一线日清晨,伴着淅沥沥的秋雨,采访团从承德市动身,驱车2个多小时,奔赴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看望滦河之水的源头。

  沿着高低山路,抵达千松坝林场。泊车步行,穿过葱郁松林、蹚过宽广草甸,在一小片树丛下,寻见滦河源。清泉石上,涓涓细流,从这儿开端,终究会聚成一泓清水,滋补津沽大地。

  “尝一尝,这水甜得很!”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俯身舀起一捧清水笑着说,“那一年,咱们植树造林,累了就在这吃随身带的干粮,喝一口源头的水。”

  何树臣说到的那一年是1999年。那时,为了办理当地严峻沙化对京津形成的损害,“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真实开端发动,千松坝林场滦河源工程区便是这儿面之一。

  荒山秃岭、牧场退化、风沙暴虐、河道干燥……两代人都居住在林场周边的李访,回想起办理前的情形记忆犹新。现在,经过长期的生态修正,从前的荒山秃岭变为苍莽林海,生态好了、风光美了,李访一家运营着农家院,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24年来,千松坝林场滦河源工程区累计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0.7万亩。经过千松坝林场的生态修正,滦河源工程区沙化区和半沙化区得到必定作用办理,工程区植被掩盖度达97.9%、森林掩盖率为56.5%;年修养水源1.81亿立方米,天然径流量添加131万立方米,滦河主源头终年流水,水质到达2级水质。

  20多年前栽下的树,已长成茂盛的林。“护林人”何树臣也从青年小哥变成了中年大叔。“看护一片林,不比拉扯一个孩子长大简单。林造好了,还要把它维护住。造林、护林、营林,锲而不舍做下去,我这辈子便是守好这片林。”

  “为了守好滦河水源,工程区实施封禁办理、全年禁牧。农人异地搬家、实布施饲禁牧,开展蔬菜栽培和家庭旅游业,保证引滦入津工程多输水、输好水。”承德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剑锋说。

  饮水思源心意切。滦河源头不远处,津、冀两地一起建立的“滦河源头维护纪念碑”岿然耸峙,在这青山绿水间,持久见证着“共饮一江水”的深情厚谊。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悉数著作,版权均归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维护。一切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使用,包含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事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交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社版权一切 Copyright 2010-2020 天津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212007001 增值电信事务运营许可证津B2-20070196-3

  我市举行学习遵循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主题教育 市委巡回督导组和第二批单位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室主任工作会议